1949 |
加藤铁工所的起步 从材料供应商转型到制造业1949,为了销售在战后残留的原材料,创建了加藤铁工所。由于当时各类物资不足,锅、铁壶等产品十分热销,加藤铁工所作为材料供应商取得了优异业绩。 ![]() 加藤铁工所 |
1964 |
这里也有加多技术1964,加多技术参与协助了东京奥运会的奖牌生产,并获得了银牌、铜牌的复制品作为纪念! ![]() 东京奥运会奖牌的复制品 与京都大学工学部川端季雄博士的邂逅当时被称为京都第一的“锉刀名人”也是加多技术的一员。京都大学的川端博士开始从事纺织品的风格手感研究,为了制作出物理测量用的弯曲垫片,曾向加多提出需要熟练工匠的技术。接到这一委托后,加多非常成功地生产出了符合川端博士需求的垫片,借助这种垫片,川端博士终于成功实现了理想的 “正确弯曲测量”。 转机 想要制造可进行物理测量的产品与川端博士的相遇,正是加多向“全新制造业”迈进的契机。将知识集约型产业作为企业未来的方向,实现了“从制造大型设备,到生产小型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型。 ![]() KES-F2型 弯曲测试仪 第1号机 ![]() KES-F4型 表面测试仪 第1号机 |
1970~ |
KES诞生1970年代,随着市场对材料风格手感客观评估技术需求度的提升,日本纤维机械学会成立了“风格手感测量与规格化研究委员会(简称HESC)”,其成立目的是“布料风格手感标准化评估”与“由日本企业的熟练工匠进行的风格手感判断分析”。 当时该委员会的领军人物是川端博士和奈良女子大学家政学部的丹羽雅子博士,以他们为首,日本屈指可数的纺织企业的熟练技术专家及大学研究者等汇聚一堂。 该测量条件虽然不是JIS或ISO标准,但以川端博士、丹羽博士为首的众多熟练技术专家、大学研究者、研究者都在使用该系统,属于世界公认的标准。 ※引用: ![]() 风格手感委员会※ ![]() 日本熟练工作人员在判定手感时的典型动作※ ![]() 风格手感标准资料集 |
现在 |
从过去到现在 代代传承的创始者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立之初“想要制造出更好的产品”的理念始终被不断传承,贯穿于各类仪器的生产销售中。 ![]() |
1961 |
加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
1972 |
成功将电子测量装置(KES)F型产品商品化,该系统用于测量纺织品面料、纱线的风格手感 |
1973 |
KES-YN1商品化 |
1978 |
KES-FB型4个机种商品化 |
1984 |
KES-F7商品化 |
1985 |
BX5450商品化 |
1986 |
KES-SE商品化 |
1987 |
KES-F8商品化 |
1991 |
KES-FB1-A商品化 |
1991 |
总部工厂 新建 |
1992 |
KES-FB2-A商品化 |
1994 |
KES-FB3-A商品化 |
1996 |
KES-FB4-A商品化 |
2002 |
FR07商品化 |
2003 |
KDMD商品化 |
2005 |
HFT03C商品化 |
2007 |
KK01商品化 |
2007 |
上海办事处 成立 |
2010 |
|
2011 |
HapLog商品化 |
2013 |
获奖公益社团法人 测量自动控制学会 (The Society of Instru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s) "System Integraion部门技术成就奖" |
2016 |
|
2018 |
产品展览室 新建 |
2019 |
KES-QM商品化 |